在20世纪的最后三十年,香港的繁荣和国内的开放,黄金时代(我认为是1970年——1999年)的港片在大陆琳琅满目屯街塞巷。而大陆制作的影片在当时是九牛一毛,外国的影片更是难得一见,这也是当时社会的开放程度和技术水平所决定的。可以说没有香港电影,中国两岸三地在21世纪之前是不可能有电影台的!当时的电影院、录像厅、乡村播放室(乡村广场)、学校、私人投影机、影碟机、香港台、凤凰电影台等等,到处播放的都是港产片。人们对某些港片的回忆,实际也是对儿时的记忆,这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动力!
那个时段,物质不丰富,文化更是贫瘠,一部电影就是难见的精神大餐和惊世之作!能给那时的人们留下深刻地记忆或美好的想像。以前人们没什么电视可看,电影更是奢侈的东西。在电视台一个月平均看不到一两次电影(多为周末电影),直到90年代有线电视的普及才有所改观!港片伴随着我们那几代人的生活,特别是改革开放开始这一代。它影响至我们的内心深处,甚至改变了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丰富了我们的见识和知识,给我们带来欢乐、享受、刺激和兴奋!
我们在90年代或21世纪回过头来看,二、三十年前的香港电影依然是那么精彩,可说一点都没有过时,甚至没有隔时代的感觉,想想以前、看看现在的星空、东风、华娱、本港、翡翠、珠江、国内各电视台和现在的天映电影频道等播放的“老电影”就可以看出来了!我们就会想,香港这弹丸之地的电影怎会繁荣得让人瞠目结舌和佩服不已?!为什么当年每一部票房排名一百开外的电影就足以让我们看得津津乐道?!
我想,香港这电影黄金三十年的形成,是历史的偶然,也是历史的必然!70年代之前,电影技术(如彩色电影技术更替黑白技术的成熟)、电影文化、拍摄理念、科技应用、人才参与、资本发达、休闲观念、和平需要等的结合下,电影业的崛起和繁荣已经不可阻挡,而在中国当时的条件下,也只能发生在香港!香港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地方,有西方的电影技术和时尚观念,又有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电影题材上的空白,这让当时的香港电影起飞——腾飞——继续飞,直至中国大陆的初步繁荣为止。这段时间香港的电影拍摄得非常认真,非常努力!既超常又正常,既革命化又商业化、既中规中距又大胆偿试。当时的电影没有那么多急功求成,没有那么多装模作样,没有那么多电脑技术,没有那么多知识硬伤,没有西方那种不自然的音乐效果和武打设计。对人物能认真刻画,对历史背景能对得起历史,对背景音乐和台词有考究有底蕴,对外有交流有借鉴。这让当时的香港电影走在亚洲前面,甚至在世界上也不遑多让,其繁荣和成绩有仅次美国电影业的感觉!难怪有“东方好莱坞”之称。“东方好莱坞”?那么其“经典电影”就应该有几百部,这并不过分!我这篇文章所讲述的经典电影不是十几部,也不是几十部,而是几百部!
就像远前的长城和金字塔不会比后世的任何建筑差一样,当时的香港经典电影也不会比后世的经典电影差多少,这有其质量和贡献的成因,也有其沉淀和怀旧的因素。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和历史大国,影视题材和类型取之不尽,但香港所拍的题材和类型之多也让人惊叹,惊叹香港电影人的想像力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小小的香港,电影业却有那么多类型的题材,多得让人眼花缭乱?对比当时甚至现在的韩国、泰国、新加坡、印度、日本甚至欧美,你就能看出来了,他们有的题材我们一定有,我们有的类型他们不一定会有!相比好莱坞,香港电影只是少了大型灾难片和逼真太空片!香港电影甚至在鄙视华人的欧美得过不少电影奖,这是印度宝莱坞拍马都追不上的。想想印度和韩国,他们的电影类型是多么的单调和普通,就对会对三、四十年前的香港电影肃然起敬!
当时的香港人能够用几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