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拿大伴随着日常采购、出门旅行、上网支付,信用卡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支付手段。伴随着信用卡的普及,众多的银行,金融机构,甚至零售巨商都发行了种类繁多、形形色色的信用卡。作为使用者,这些五花八门的信用卡又给我们带来了选择的困惑。作为新大陆的移民,很多人都已经认识到了信用额度在这个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重要性。正确使用一张信用卡,不仅仅给我们带来信用额度的提高,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价值不菲的积分和奖励。但正是这样,如果能精心选择一款真正适合自己的信用卡,经年累月下来,绝对会比随便使用一张信用卡收益多很多。小小信用卡中有时也有大学问噢!下面就请俺来抛砖引玉,介绍介绍个人的体会。如果大家还有更好的选择也一定要不吝赐教哦。
首先,要有一张现金回扣卡。记得刚来的时候,CIBC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就向俺推荐了他们的CIBC DividendCard。当时英语不好,把现金回扣额度中的up to 1% 的up给漏掉啦。连着用了两年,一直以为是1%的回报。后来才无意中发现原来年使用额度的前$1500才返0.25%,$1500到$3000返 0.5%,只有超过$3000才真正返1%。这样算下来这个up让俺一年少收了$18.75。呵呵,钱数虽然不多,但还是感觉非常的不舒服。这不是存了心和顾客玩文字游戏吗。不爽的结果就是停止使用!俺当时就把所有的支付都转到了Canadian Tire的Master Card上了。CanadianTire的Master Card还是能够真正返回1%的,唯一不方便的地方就是返回的现金只能在CanadianTire使用,但好在平时免不了总要在Canadian Tire买点东东,到时候就用积分呗。与此类似的还有PresidentChoice和Sony Store 等Master Card,他们的积分都只能在各自对应的商店使用。SonyStore的就算了,总感觉到那里很难买到东西,明明同样的东西,其他商店的就要便宜很多。经过比较,现金回扣类信用卡中,强烈推荐CanadianTire和PC的Master Card,他们都有1%的现金回扣。使用积分也比较方便。
其次,要有一张美元卡。在这里我要首先说明的是,尽量不要用自己的加元卡去刷美元。这里信用卡发行公司都隐藏了两个小陷阱。第一,每一笔涉及外汇的 Transaction都在正常汇率计算的基础上再加收2.5%的管理费。打个比方,俺如果用加元卡到米国网上买一台价值1000美刀的相机,在当日加币和美金的银行汇率的基础上,银行还要多收俺25个美刀的管理费。你们如果不信,就请仔细阅读信用卡账单最后面最小的那行小字啦。在弄明白这个道理之前,仅此一项,俺就为信用卡公司职工的年终奖贡献了50个美刀。第二,银行提供的汇率一般不太好,远不如我们去专业换汇公司的汇率高。另外,如果我们先用美元结算,然后再找合适的机会把加币换成美元还账的话,中间汇率的差别就更大了。经过比较,由于VISA的美元卡一般都收年费,俺只找到了一个选择,就是BMO 的美元Master Card。其中有一种既不收年费,同时还有AirMile的积分呢。从此俺摆脱了带大把现金去米国shopping的不良习惯,一卡在手,万事我有…呵呵。这里没准有人要问了,没有BMO的账户怎么还钱呀?简单,从别的银行的美元账户取现金到BMO的柜台结帐就是啦。
第三,就是加油卡啦。习惯在Petro Canada加油的朋友们,当然不会忘记CitiBank的MasterCard了。每一升汽油省2分钱再加上Petro Canada的积分。在油价低于一元的时候可是非常吸引人的哟。据说CanadianTire也有一种省两分的金卡,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