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之前,我曾经写过一篇题为“北大‘学’字辈食堂名称变迁考”的小文章,得到大家的关注和批评,幸何如之!但是,由于我来燕园只有一年,对这个问题了解不深,因此诸多错误,在所难免。因此,我结合大家的回复和其他一些资料,写成了这篇小文,希望对这个问题,进行更准确的解答。在大家的回复中,我尤其感谢陈松岩先生的回复。他让我对北大的食堂变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谢谢他!
北大食堂名原来多以“学”字开头,从学一直至学七。现今,只剩下学一和学五了,怎不叫人感叹世事的变迁呢?因此,我考察了一下题目中所讲的这个问题。
学一食堂现在还在。但是有学长发文,说学一食堂原先是学六(该文链接如下:http://travel.damai.cn/scene/note_649949.html),若他的文字可靠,由于他那篇文字的写作时间要早于2009年,所以在1974年之前的某个时间点(结合文中“火热的年代”的描述以及一般逻辑,应给不会早于1966年),学一处应该是学六食堂。另外根据陈松岩先生的回忆,从八十年代初开始,学一就在现在的位置了。综合起来看,有可能在七十年代末时,学六改名学一,之后就再也没有变过名字。但是由于学四和学五都是八十年代才建的,似乎学六不可能这么早就建好了吧?这个证据的可信度值得怀疑,因此学一怕是一直如此吧?
学二食堂原来在现在艺园的位置,后来由于年久失修,被拆除,迁至员一食堂(员工第一食堂),即后来康博思四个餐厅的位置。后来复建成功,又迁回了现今艺园餐厅的位置。现在的艺园,应该是继承了学二的衣钵吧。
学三原本在现今的大讲堂附近,后来替代学二移至现康博斯的位置,并改名康博思。
(这部分主要依据http://bbs.pku.edu.cn/bbs/bbsanc.php?path=/groups/GROUP_0/PersonalCorpus/OldCorpus/A/alapet/DA91E71F7/M.1089678484.A)
学四食堂就在现在燕南美食的位置。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大多数学长的认可。但是,我认为有必要稍微叉开一点话题,引用陈松岩先生的记忆,认识一下在现今百讲位置的原大饭厅的历史。
“我说的是80年代初的事情,当时大讲堂确实叫做大饭厅,但是里面没有桌椅,留有卖饭窗口但不卖饭,有同学从学三、学四买了饭在那里站着吃,记得老辈教师讲当年就这个食堂兼礼堂。我们当时就在那里开的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凳子由自己带。夏天在东操场(一体)放电影,冬天在大饭厅放电影。我们上大学第一次逃课就是在大饭厅看《神秘的大佛》,票价5分。不带凳子的可以席地而坐……
“我们当时凭饭票买饭,一些系学生只能在学一和学二(比如我们),一些学生只能在学三、学四,学五公用,饭票上印着食堂印记,不能混用。学四和学五是是最后建成的…… ”
大饭厅的命运令人伤感。它被彻底拆除,在它的原址上,修建了大讲堂。它门口的柿子林,也不复存在了。北大人拿着脸盆抢购柿子的盛景再也看不到了。
我最爱的学五是本文论及的食堂中变迁最小的食堂。它和学四(现在的燕南)一同在八十年代建成。
学六究竟在何处?有人认为学六就是现在五四体育馆当时那个燕春园饭馆(原来没有农园,只有燕春园)。无论如何,估计是现在农园的附近,可能也并入了农园吧。
学七食堂最终并入农园,名称不复存在(据传,学七原来是员二)。现在,在正常教学日的中午,那里是北大最拥挤的地方,基本没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