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nglish.sina.com/china/p/2011/0217/360409.html
“长城防火墙”之父现身说法
他有6个VPN(虚拟私人网络)用来登录一些亲手屏蔽的网站。(插图语)
“我家里有6个VPN,” 方滨兴,这位时年50岁、身为北京邮电大学校长如是说,“但我只用他们检验一件事,那就是:VPN还是长城防火墙,谁笑到最后。”
“我对反政府的信息一点兴趣都没有。”
在中国大陆流传着这么一个关于马克·扎克伯格去年圣诞节造访京城的笑话:这个脸书网站的缔造者无奈地向本土企业家讨教突破长城防火墙限制的方法。
“每次我到大陆来,我连我自己的脸书账号都登不上去!”他这么对企业家们说。
这个笑话或许是杜撰的,但长城防火墙在中国大陆是个强大的存在:它屏蔽了包括YouTube,脸书,Twitter和维基解密在内的世界范围内最受欢迎的网站。
方教授因其研究成果使他在9月(2010年)开通新浪微博后成被网民群起而攻之的对象:短短数小时之内,将近1万名网民发私信给这位“长城防火墙之父”,没几句是好话。
“为国奉献”
自称“学者”的他表示,他只是在做该做的事,换言之,扮黑脸。
他承认自己就是长城防火墙核心部分的设计师,这个系统据报道于1998年开始研制并于2003年投入运行。
方教授在数天之后关闭了自己的微博并一直对此事保持沉默。
“我把谩骂看作我为国做的贡献,”他这么说道,“网民们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便情绪化地攻击他人,就像一个人得不到去美国的签证就把美国相关部门骂得一文不值一样。”
网民们挖苦、谩骂方教授的原因在于他开发出了一项技术,此项技术可以筛选敏感词、屏蔽通往敏感网站的链接。
方教授拒绝透露长城防火墙是如何运行的。他两手往前一摊,说道:“事关机密。”
他又说道,该系统的发展方向并不由他决定。
“我的方案最终被选定的原因在于,它是最有效的,”他笑言,顿了一下又接着说,“当时我国就需要这样的系统。”
上海复旦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张智安(音译)表示,1998年是中国大陆互联网发展的转折点。那年门户网站新浪和搜狐刚刚亮相,中国的网民数量突破1百万。他还说,那一年也是政府首次开始重视互联网。
“建设长城防火墙是人对于新生、未知事物的自然反应。”他补充道。
耐心、理性
方教授,这位“长城防火墙之父”并不排斥对大陆当局监控互联网信息持反对态度的声音。
他辩驳道,“这种防火墙在国际上是司空见惯的,并不只有大陆政府监控网络。
------------------------------------------------------------------------------------------------------------------------------------------
只谈翻译技术,不谈政治。